中國嚴批歐盟電動車反補貼調查 兩方貿易戰恐一觸即發
中國大陸商務部9月14日譴責歐盟(EU)對北京國家電動車補貼的調查,稱這是赤裸裸保護主義行徑,將嚴重擾亂和扭曲全球汽車產業鏈,對歐盟與中國關係產生負面影響。
彭博(Bloomberg)報導分析,2個經濟強權之間的貿易戰可能一觸即發。
儘管歐盟電動車銷量仍然相對較小,但歐洲對電動車的需求卻快速成長,歐盟如今顯然準備防止重蹈10年前歐洲太陽能產業覆轍。當時歐洲當地製造商未能跟上有國家支持的中國對手競爭步伐。
歐盟表示,歐盟正努力保護本土就業和供應鏈,聲稱中國不公平的向市場充斥廉價汽車。中國商務聲明表示,中國電動車產業的蓬勃發展,得益於創新和完整的產業供應鏈。
彭博專欄作家Chris Bryant分析,過去12個月歐洲已意識到中國現在有能力開發技術先進的電動車型。歐洲車廠不應尋求政治支持,而應聚焦在提高自身競爭力,並開發消費者真正買得起的電動車。
最有可能遭受重創的中國品牌是浙江吉利控股集團,該集團在歐洲擁有最高的中國品牌知名度,而比亞迪和蔚來汽車也正進軍歐洲大陸,並開始挑戰市場領導者福斯汽車(Volkswagen)、Tesla和Stellantis。外界分析,這場爭端將影響比亞迪等在歐盟有積極擴張計畫的中國車廠成長前景。
新加坡亞洲貿易中心執行董事Deborah Elms表示,歐洲的決定可能是參考中國過去透過低價出口大量鋼材和太陽能產品,主導鋼鐵和太陽能市場的經驗。一旦其他市場的本土產業被一掃而光,海外公司就有決定價格和標準的空間。
歐盟決定抵制中國不斷增長的電動車實力,這對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拉攏歐盟抵禦美國挑戰中國的戰略是一個打擊,並凸顯歐盟在促進與中國的貿易關係,同時防範明顯的供應鏈和國家安全風險方面面臨的困難。
電動車市場是中國疫情後緩慢復甦過程中難得的亮點,保持成長並提振出口。據中國海關數據,2022年面向歐盟的電動車銷售額,佔同期中國電動車整體出口總額47%比重、2023年前7個月佔44%比重。
如果最終歐盟對中國電動車進口採取高關稅政策,彭博報導分析,歐洲關稅對中國經濟的直接影響可能有限,因2023年前8個月中國生產的乘用車有80%以上在中國本地銷售。
歐盟關稅也可能打擊到非中國車廠。如德國BMW從中國向歐洲進口純電動iX3,由中國在地合作夥伴生產的Mini車型也將在2024年進口歐洲;Tesla也從中國出口電動車至歐洲。